音樂在哪兒聽起來最美?
對現場表演愛好者而言,一場音樂會的成敗除了取決于音樂本身,其演出場地之優劣也不可忽視。提到演出場地,音樂廳就是我們不能不注意的地方。
音樂廳(Concert Hall)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理解就是提供音樂演出的室內場所。狹義理解是指功能性明確(演出古典音樂為主)、場地有極致要求的音樂演出與欣賞空間。
當今世界,每一座城市幾乎都擁有自己的音樂廳,而且音樂廳往往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來經營和維護。在現代文明中,音樂廳無疑是人們的精神殿堂。要在現代都市里找一處文化儀式感最強的地方,那么一定非音樂廳(當然劇院具有同樣的文化功能,或者音樂廳就附屬于劇院)莫屬。
放眼世界舞臺設備,世界上“聲音好”的音樂廳,
又有哪些呢?
今天小音就帶大家看看“全球音樂廳TOP10”
(音樂生,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TOP 1 瑞士:琉森文化會議中心
位于瑞士琉森,是一個多功能的建筑,其音樂廳具有高質量的聲學效果。該建筑由法國建筑師讓·努維爾設計,于1998年落成,首場演出為柏林愛樂樂團,由意大利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
這樣一幢看似走進未來世界的建筑,與人們傳統印象中充滿溫暖色調的木質音樂廳大相徑庭,看起來有點像購物商城……
但這種“審美沖擊”恰恰是設計師刻意營造的意外視覺效果,在這里聆聽管風琴和合唱,能體驗到猶如教堂唱詩班純凈而有力量的聲音。
TOP 2 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大廳
波士頓交響樂廳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內,建于1900年,但它內部的聲學設計仍然讓現代所建的音樂廳無法望其項背。
該音樂廳為一狹長而高挑的“鞋盒”形。大廳高61英尺,寬75英尺,由后墻到舞臺前共125英尺長,舞臺墻面向內傾斜以使聲音集中。除木質地板外舞臺設備,整個大廳以磚、鋼鐵和石膏建造,并加以適度裝飾。側面包廂的進深非常淺,這樣可以避免消聲和陷聲。大廳的格子平頂以及裝有塑像的三個側面使每一個座位都能獲得極好的音效。大廳的舞臺上鐫刻著貝多芬的名字,是唯一一位名字鐫刻在波士頓交響樂大廳里的音樂家,因為他是唯一一位所有理事一致同意把名字鐫刻在大廳里的音樂家。
16尊希臘和羅馬塑像復制品排列在大廳的墻上,以印證波士頓廣為人知的“美洲的雅典”的稱號。交響樂季時,大廳能容納2625人,流行樂季時容納2371人,舉行宴會時能容納800人。
TOP 3 英國:布里奇沃特音樂廳
布里奇沃特音樂廳位于英國曼徹斯特,以布里奇沃特公爵命名,1993年開始建造,1996年竣工,造價約4千2百萬英磅,提供近2400個座位,現時每年舉行超過250場表演。
它不算是大眾熟知的音樂廳,但是擁有出色的防震技術,被評為世界十大音響效果最佳的音樂廳。固體鋼筋混凝土鑄壓而成的廳體和大廳內部雙層屋頂的不銹鋼外殼設計,讓外面的噪音絲毫影響不到內部音樂廳。
據說內部音樂廳的聲場可以安靜到聽到觀眾的呼吸,要是去了,大氣都不敢喘……
TOP 4 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
這座音樂廳應該就不用多介紹啦!作為全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音樂廳之一,他的名號在國際上響當當。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又稱黃金廳、維也納愛樂廳。由T·馮·漢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維也納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之一。
為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筑,整體樣式仿造了希臘神廟的建筑風格,外墻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維也納交響樂團每音樂季的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金色大廳共有1744個座位,300個站位。金色大廳是維也納愛樂樂團常駐地。
TOP 5 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
柏林愛樂音樂廳,1956年德國本土建筑師Hans Scharoun(漢斯·雪龍)設計,這也是卡拉楊經常在此演出并常常贊頌不已的一個演奏廳。
柏林音樂廳設計主要是給交響樂和室內樂演出用的,主要音樂廳(Gro?er Saal )有2440個座位,而聽交響樂或者獨奏演出的小音樂廳(the Kammermusiksaal)則有1180個座位。此外還設有各種樂部的練琴室。
觀眾廳的底面如同一個大鍋底,其下的前廳的空間高矮不一,其中還布置著許多柱子、杰梯和進口,因而這個音樂廳的前廳的空間形狀極其復雜,路線非常曲折。
獨特的外形和構造,讓這座音樂廳成為與傳統音樂廳決裂的一個建筑典范,是參觀音樂廳不可缺少的一站。
TOP 6 法國:巴黎愛樂大廳
巴黎愛樂音樂廳位于法國巴黎,2015年1月落成,是音樂城的一部分。音樂廳于2007年由法國文化及通信部等宣布成立,當時預計成本1.7億歐元,結果以高達3.81億元成。
采用合金鋼和玻璃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巴黎愛樂大廳,以它的超現代建筑設計出名。設計師大膽地將一些觀眾席“懸”在演出大廳上空,既增加了建筑的現代感,又讓優雅與大膽巧妙融合。
TOP 7紐西蘭:基督城會議廳
別致的聲學設計——就是用帳篷狀天頂放下的大型木質嵌板來形成理想中的聲音反射效果。當聲音自墻面反射、從四周到達聽眾頭部,然后再進入雙耳,想想這音樂體驗都很棒啊!
此廳內部設計前不久,Harold Marshall 才建立了一個關于良好聲學效果的理論:聲音必須從墻面反射、從四周到達聽眾的頭部;兩耳聽到的聲音有些微差距,因為聲音傳到兩耳的時間并不一樣。這個理論使他以革命性的手法設計該廳,用帳篷狀天頂放下的大型木質嵌板達到他心中理想的聲音反射效果。2011 年基督城發生嚴重地震,目前會議廳正在修復中,預計 2018 年重開。
TOP 8 芬蘭:西貝柳斯音樂廳
西貝柳斯音樂廳(sibelius hall),建于2000年,它是非常大的木制建筑。 音樂廳擁有獨特的音響,演繹西貝柳斯交響作品的權威樂團——拉赫蒂交響樂團會在此演出。
音樂廳上方是一個移動的天棚,與兩側的188個聲門和羊毛擋板設計符合相互間的散射反射原理,從而營造出極為優美的聲場。
TOP 9 日本:東京歌劇城音樂廳
東京歌劇城音樂廳坐落在西新宿的西南部,是集辦公、觀賞、購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設施,擁有1632個座位,一個音樂廳和獨奏廳。
東京歌劇城音樂廳在日本六大音樂廳中排名第一位。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頂部橡木構成的猶如金字塔型的頂棚設計。這個三角形的頂棚設計讓音樂廳在燈光的照耀下富麗堂皇。由于具備極佳的聲學效果,這座音樂廳被大提琴家馬友友盛贊為他所體驗過聲學效果特別好的音樂廳之一。
TOP 10 巴西:圣保羅音樂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圣保羅音樂廳原址是胡里奧·普雷斯特斯車站,在90年代,圣保羅州攻府決定翻新,1997年11月正式動工,至1999年完成工程。工程完成后,車站成為了一個可容納1500人的音樂廳。
在這座音樂廳,可以仰望傳統西方建筑的壯觀石柱,遇上不同時期的作品時,可動式的廳頂能根據不同曲目更改配置,做出相應的回響效果,是非常棒的音樂廳。
去音樂廳聽音樂,是親眼看著一件件樂器,在臺上的樂手們的手上,經過一定的組合,將單調的聲音變成了一首歌曲,仿佛新生命的誕生。換個角度說,音樂是人類創造力的表現。所以,同學們,追求音樂藝術的道路上,一定要多去音樂廳,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當然,現在可能暫時去不了現場,但是也沒有關系,大家可以關注音樂廳線上演出,也是種不錯的學習機會呢!
#音樂廳##音樂生#
新疆拓豐舞臺設備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舞臺機械、舞臺幕布的生產安裝。其中舞臺機械包括:臺上機械、臺下機械、升降舞臺、伸縮舞臺、旋轉舞臺、活動假臺口、燈光吊籠、燈光吊片、對開幕布系統、電影銀幕架、升降系統、電動吊桿機、多層纏繞吊桿機、單點吊桿機、單層纏繞吊桿機、一次排繩臥式、立式滾筒式電動吊桿機、變頻調速拉幕機、電動對開拉幕機;阻燃舞臺幕布有:大幕、二幕、會幕、紗幕、天幕、橫側條幕等,是國內較早規模較大的舞臺設備制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