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破公共文化服務中的演出壁壘,有效解決基層演出無舞臺、裝臺難、卸臺難等實際問題。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發起,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主辦,雄安新區安新縣文旅局、安新縣文化館、河北雄安精英縱橫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承辦的“科技助力文化移動式舞臺方艙首次亮相送戲下基層”科技成果轉化試用交接活動,近日在雄安新區安新縣白洋淀碼頭舉行。
在本次活動中首次亮相的移動式舞臺方艙是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移動式舞臺方艙量產標準化工藝及新型材料應用研發”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流動舞臺設備,在此項目成果的基礎上流動舞臺設備,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于2020年9月8日立項科技成果轉化重大專項,現全面展開科技成果轉化的試用工作。
移動式舞臺方艙是專門用于“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工作而研制生產的可移動式文化裝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由底盤、艙板、升降架、翻轉架、安全鎖止機構5大部分組成。整個方艙共有18塊大小不同的艙板通過鉸鏈聯接組合而成,折疊合攏的艙體體積為長4.5米,寬和高均為2.3米,展開時后的面積可達到64平方米(8米*8米)。最大特點是獨立于運載專用車輛,無需外部輔助動力,依靠人工即可實現艙體的開合。同時,兼具便利性、靈活性、適應性。相較于現有移動舞臺重量大、環境適應性弱、故障率與維護成本高等弊端,移動式舞臺方艙經過不斷地技術更新與設備升級,具備了鋁制輕量化、耐腐蝕、車艙分離、高收放比、易維護、低故障率、多艙無縫拼接等優勢,為沒有固定舞臺的基層文化演出提供臨時演出場所,進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把公共文化資源送到人民群眾身邊去。
移動式舞臺方艙與專用運載車、燈光、音響、棚架等演出相關配套設備組成移動式舞臺方艙系統。在實際應用中,演出單位可根據自身演出需求任意組合,以適用于不同的劇種和演出形式。在移動式舞臺方艙的前期科研階段,項目組對方艙如何更好地服務和應用于公共文化領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通過多次對文化演出表演團體有針對性地調研了解,以及合作單位的現場測試,移動式舞臺方艙在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國民文化需求方面可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與河北精英集團以移動式舞臺方艙科技成果轉化試用交接為契機,達成央地戰略合作,在雄安新區開展以“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題,舞臺劇《小兵張嘎》50場文化下鄉演出。活動現場,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王豐與河北精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翟志海,作為移動式舞臺方艙研制單位與科技成果轉化試用單位的代表,共同完成了交接儀式。交接過后,文旅融合劇目《小兵張嘎》在移動式舞臺方艙所形成的舞臺上正式開演。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新疆拓豐舞臺設備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舞臺機械、舞臺幕布的生產安裝。其中舞臺機械包括:臺上機械、臺下機械、升降舞臺、伸縮舞臺、旋轉舞臺、活動假臺口、燈光吊籠、燈光吊片、對開幕布系統、電影銀幕架、升降系統、電動吊桿機、多層纏繞吊桿機、單點吊桿機、單層纏繞吊桿機、一次排繩臥式、立式滾筒式電動吊桿機、變頻調速拉幕機、電動對開拉幕機;阻燃舞臺幕布有:大幕、二幕、會幕、紗幕、天幕、橫側條幕等,是國內較早規模較大的舞臺設備制造企業。